安全哨兵:
保障学生生命健康
夜间是学生安全风险的高发时段,夜不归宿可能会增加学生遭遇交通事故、意外伤害、打架斗殴等事件的风险。通过查寝,一旦发现学生失联或者其他异常情况,高校可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。
02
规则导师:
培育学生规则意识
一方面,部分学生利用夜不归宿参与赌博、传教等违反校规校纪甚至法律制度的行为,查寝可以对此类学生形成威慑,避免学生误入歧途;另一方面,宿舍是集体成员共同生活的单位,太晚回到宿舍很可能影响他人休息,也极易引发宿舍矛盾,查寝制度可以约束个人行为,引导学生遵守宿舍集体规则。
03
成长雷达:
捕捉学生成长预警
频繁晚归或者夜不归宿容易导致学生正常作息紊乱,影响学生上课注意力、考勤记录、学习成绩等。通过查寝,可以借助外部约束帮助学生及早纠正不良习惯,避免学业预警。另外,学生长期无正当理由夜不归宿可能是心理问题(比如抑郁、社交恐惧)、人际关系问题(宿舍矛盾、家庭变故)、经济问题(校外兼职过多)等的信号。查寝制度可以帮助辅导员接收此类预警信号,及早进行精准干预与帮扶。
2
当管理遇上青春棱角:
查寝所面临现实冲突与挑战
01
管理目标与学生主体性的冲突
大学生群体在脱离高中严格管理后,内心希望摆脱“家长式”管理,将大学校园查寝视为“被监控”,容易产生抵触情绪,认为频繁查寝侵犯个人自由与隐私。“为什么不能给备考学生更灵活的时间?”这样的困惑,在考研党、竞赛族、复习帮中并不少见。他们渴望为取得成绩全力追赶,却又不得不被查寝时间“牵着走”。
而另一边,刚参加完排练活动的学生抱怨:“我们在为学校晚会排练到深夜,为学校争光却还要担心晚归登记,这不是打击积极性吗?”这些声音的背后,是青春对自由的向往与制度对安全的守护在碰撞,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“规则适应期”。
02
管理成本与管理时效性的困境
对于辅导员来说,查寝是一场“持久战”。管理200多名学生的辅导员,每天晚上都要盯着手机屏幕,等待社区部成员、班干部、宿管人员发来的查寝数据。一旦出现未归学生,需要逐一联系室友、同学、甚至校外的朋友,有时一通电话要打到凌晨。“不是在查寝,就是在去查寝的路上”成为许多辅导员的工作写照。而学生们也对频繁的查寝感到厌烦:“每次查寝都要开门、登记,影响我们休息。”当管理成本逐渐升高,如何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,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现实课题。
03
管理模式与学生需求的差异
对于大一新生来说,严格的查寝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;但高年级学生除了自习、备考等,还需要参加实习、竞赛、校园活动等,基于此类合理需求导致的晚归逐渐增多,统一的查寝时间可能成为束缚。传统查寝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合理需求,缺乏灵活的报备机制,非常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。如何在“一刀切”的制度中注入个性化的关怀,让查寝制度既能守住安全底线,又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空间,是高校需要破解的成长密码。
3
查寝机制的优化:
从“单向管理”到“共建共享”
01
分层分类管理
第一,分年级管理。针对大一新生,要严格查寝制度,每周3-5次,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,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;对于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,每周查寝2-3次,重点关注部分学生群体(包括违规违纪、情感问题等学生)所在宿舍;对于毕业年级学生,大部分学生可能在校外实习,辅导员应要求实习结束后返校的学生及时向辅导员登记报备,每周查寝1次,核实学生真实去向。
第二,分群体关注。针对学业困难、心理健康问题、就业心理疏导等学生群体加强动态跟踪,定期检查此类学生住宿情况。
第三,分场景对待。允许科研、竞赛团队内的学生合理晚归,指导学生通过线上平台提前报备,简化审批流程。在考试月或者考研、考公、考编等时间,适当延长查寝时间,为学生备考提供助力。
02
升级配套服务
安装智能查寝系统,依托门禁打卡等生成学生夜间归寝数据,再由辅导员早间进行数据复查。另外,可以利用小程序搜集学生宿舍打卡照片,采用有趣的表情包让学生模仿,减少学生抵触情绪。这种充满趣味的打卡方式,可以让原本严肃的查寝变成每日的“小互动”。还可以改善宿舍条件,如增设自习区,让学生在规定查寝时间返回后在宿舍楼自习区学习。
03
强化情感共鸣
辅导员应通过主题班会、一站式社区等活动向学生说明高校查寝的目的,以案例分析或者视频讲解等形式展示夜不归宿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,引导学生认识到查寝绝非约束,而是对于安全底线的守护。比如,在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里,设置“查寝那些事儿”留言墙,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困惑与建议。这种“对话式”的管理模式,让查寝制度从“老师要我遵守”变成“我们共同约定”,让安全意识从外在约束内化为自我保护的本能。
04
及早问题溯源
针对频繁、屡次夜不归宿的学生,建立学生动态追踪数据库,将夜不归宿情况与学业成绩、心理测评结果等数据联动,分析学生夜不归宿的原因以及后果,从而及早发现高风险学生并干预。对于长期遵守纪律的学生,应提出表扬或者给予奖励,为其他学生树立正向榜样。
结语
查寝制度从来不是冰冷的规则执行,而是守护学生安全的温暖陪伴;查寝制度绝对不是无缝隙的监视,而是藏在制规则背后的深切牵挂。高校以及学生管理人员应深刻分析学生排斥查寝制度的深层次原因,通过技术升级、规则共商、情感共鸣等手段平衡好“安全底线”与“成长自主”之间的杠杆,使学生从“应付检查”变为“主动报备”,将查寝工作转变为学生安全成长的支持性制度,擦亮查寝背后鲜明的育人底色,实现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初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